*書籍:
倪再沁【街頭反轉】   林火喜俊【街頭美學】
      

*心得感想:

  公共藝術的出現使我們的生活與美感結合,更讓每個人都與藝術更加貼近。藝術品不再是擺在博物館裡單純供人觀賞的作品,它走了出來,並融入群眾的生活。在怡文這組的報告之後,更深深的令我認同這點!他們從一開始介紹定義到後來使用許許多多捷運站的實例,最後運用外國的例子來統整,並提出「藝術不一定是靜態的」這樣的觀點作結。雖然有些照片是從網路上抓下來的,並不是很清晰,但他們整體做報告的用心還是讓大家都看的到。

  藝術精采的地方就在它與人類的互動,我們看捷運附近的藝術品大多不是某位藝術家的創作,反而有許多都是民間參予的,最讓我感動的藝術品就是那一塊塊的彩繪磁磚,即便那不是名家的作品,是小孩子的創作,但那零零散散的小磚塊聚集在某一區域,不只是裝飾了環境,一旦你經過,那些創作過程時的認真、純潔、投入… …等許許多多的情感皆能一次感受,就像是一種化學作用。我想現代人的藝術創作正朝著這個方向!藝術品變成「不再是以少數菁英意志為依歸」,而是變成「整個社區、整個社會的公共事務,目的在使人們可以在生活的角落得到某種共鳴與感動」,我想這就是公共藝術出現的原因。

  當然這一組還介紹其他許多捷運站的公共藝術,有些東西,說實話我還真的看的不是很懂,對於我,是一個比較直率的人,這些令我疑惑的藝術,就像國文的新詩一般,讀的很順、卻摸不著頭緒,只好以「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走」來面對。我想這正是藝術品給人的某種疏離感,也是藝術的一個讓大眾無法理解的點-「藝術的界定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丟出來,我也無法說明白,但就我自己的想法是「即使這個作品你沒有在它身上得到共鳴,但或許別人會有!」,就是這樣的觀點使我看待藝術品的面更廣,雖然某些作品我無法當下體會,但當你第一次輕輕走過後,就會想「到底它在表達什麼?」在你這麼思考時,你也更親近藝術品了,因為它激起了你的想像力,在這繁忙的社會裡,偶爾獲得這種思考對於我們是正向的,不只是達到了放鬆的效果,也使人們看待事物有更多元的分析面向,這樣一來,那些讓人不太懂的藝術品反而成功了執行了「創造多元的開放空間」的目的,這是我的感覺。

  說了以上的關於欣賞藝術的話題後,不由得要提一些比較負面且現實的問題-「人們真的貼近藝術了嗎?」如果今天我沒有聽過這份報告,我也不會在自己生活的週遭去發現公共藝術!這一組自己也提到了在他們做報告、查資料以後才知道「原來這裡有藝術作品呢!」而實地探訪後,他們認真抄筆記的舉動也才吸引了附近民眾去注意到藝術作品的存在,有時候不得不替這些作品感嘆「真正接觸它們的人到底有多少呢?」許多人身處公共藝術營造的美感之中,卻無法去了解其中的意義,這是讓人同情與可悲的事,我希望在未來的社會中會有更多人停下自身腳步好好的欣賞一下、品味一下公共藝術作品。

  公共藝術除了美化人們枯燥乏味的生活,還提供了更多元與多層次的新視野,讓人們得以從苦悶、一成不變的生活步調裡找到一處得以喘息的空間,並且由這裡獲得新的思想源頭,甚至更近一步的去開拓生活環境的美感品味。公共藝術是這樣的充滿「影響社會」的可能,大家何不多花一點點時間去注意、去參予藝術,也許你這小小的舉動會讓你體驗到嶄新的生活環境是你從來沒有發現過的。聽完了這一份報告後,在未來我的生活裡也會去多注意到四周是否有這樣的公共藝術出現,也許是一張磁磚壁畫,也許只是一張供人休息的椅子… …,不管如何我會盡量的去細細品嚐其中的奧妙,好讓這一份報告的影響力持續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nbin7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