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這份報告是依據Orvar Lofgren著的《度假》,探討度假行為在發展成現代生活重要部份的某程,以及遊客如何發展出觀賞風景、獲取與劃分空間、追尋新體驗和領會的新方式,還有新型態的度假體驗:度假屋的產生,最後以研究旅遊度假的價值和未來遠景來做結。

  度假的真意:「用自己喜歡的生活步調,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讓自己覺得心滿意足。」對現在人來說度假變成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份,而度假中體驗的過程可以讓人從中探索並培養豐富的感官經驗。體驗隨時發生,結合了我們行經之地以及內心感受的實際情形。旅途中所見的風景又有分為幾種不同類型,比較被拿出來討論的部份是如畫之景、壯麗之景,「如畫之景」(picturesque)的虛擬實境不只教導遊客欣賞什麼,也教導如何感受、體驗景物,而它優美的景觀則是由特定的元素、光和影、樹葉、不規則且多變的景物相互作用而形成,並且常帶有緬懷思古的感覺。如畫之景常以主題樂園的方式呈現,英式花園為代表之一,它所展現出來的是一種精心安排製作出來的「自然」,但是浪漫風格花園中迷人勝景的標準化,久之反而產生令人厭倦的副作用,因此衍生出對「壯觀之景」的崇拜,其「壯觀」不光只是雄偉或壯麗,同時也包含令人為之敬畏驚異的感受,呈現出比人類更大的力量,有時令人恐懼,有時又令人敬畏,如崇山峻嶺、瀑布。

  在旅遊紀事上,如何留下美好回憶變成一項重要課題,如何紀錄?可以透過寫作、部落格的方式,或使旅遊中的體驗映象化,如:照相、明信片的購買,在這裡,相片是一種視覺的延伸,視覺的記憶可以被儲存、傳輸與交換,甚至我們可以經由他人的視覺來觀看世界。而明信片則屬於紀念品的一環,接下來所講述的就是這個部份。對觀光客而言,在旅遊時所購買的商品可以稱為是紀念品,蘇珊˙史都華在作品《渴望》裡面講到:「紀念品有一種相當迷人的魔力,但如果他們並非來自於遠方,這種魔力便會消失。」對於在旅遊當中的人們他們想要保留的是這種外出旅行的回憶,這是不同於自己原本的生活的另一種與以往不同的感受,紀念品的出現符合了這項要求,人們借著擁有紀念品來記住這些體驗。

紀念品可以大致上分為五種:
(一)圖像紀念品(明信片、照片)
 風景明信片為低價且吸引人的圖片媒體,為影像填補了原本的空白,因此成為一個將全世界景物影像化的重要工具。
 明信片──象徵「幸福」的感受
(二)自然紀念品(當地石頭、花瓣)
 自然紀念品本身與其價值有助於擁有者隨時處於他們想要記住的經驗。
(三)有象徵性的紀念品(模型、車票)
 模型紀念品是引人進入幻想世界的奇特媒介,和平面的圖畫或文字相比,它的三度空間立體呈現,可以填補假期印象殘餘的部份。
 特別的紀念品如車票,它們能提供有意義的概念,而物品的擁有者就成為其傳達意義的媒介。
(四)印有代表性標誌的紀念品(marker)
 透過這類實質紀念品的取得,將人與旅遊目的相地結合,有助於人感受不同的旅遊體驗
(五)地方產物(手工藝品、名產)
 可以擴展世界觀
 顯示與他人的差異性,進而體驗真實的文化生活。

  對於紀念品可以受到大眾的歡迎,除了保存記憶與方便攜帶這兩項因素之外,紀念品並且具有某種象徵意義,可以作為旅行中體驗的驗證,就像是生活中儲藏記憶的工具,因為觀光客的旅遊經歷是短暫的,最後還是得恢復成原來的生活,如果經由紀念品帶回原居住地後,不但可以擁有實體的物品,並可以當成喚起有別於日常生活的回憶-旅遊記憶。

  旅遊的主角──遊客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主題,度假這本書花了不少篇幅在講這個部份。遊客的類型有兩種,一種是旅行團,另一種是自助旅行,在旅行團方面,遊客雖然可以享受到輕鬆、危險性低的旅程,可是相對的省掉自己規劃行程的麻煩,也必須付出某種代價,即是這種型態的遊客皆為被動的獲取知識,且自由度不高、無法太過深入當地生活,並且受到旅遊行程上的限制;自助旅行的遊客不同於旅行團,在出發之前必須要自己先做功課,了解當地文化背景、自己做行程規劃,此類型的遊客可以較深入體驗當地文化、直接探索新的知識,可是相對的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旅程是比較危險的。書中另外也舉了兩個人物來區分旅遊類型,但是這兩種是屬於理想上的分類:
(一)佛格:旅行變成年輕人教育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充滿活力與好奇的旅行者,懷抱著想學習新事物並開闊視野的雄心壯志。
(二)魯賓遜:可望遠離所有一切,發現世上某個從未被人破壞的角落,讓自己放鬆。

  但,遊客實質上也隱藏了某些問題,當遊客深入體驗某些文化的同時,也帶入了遊客自身的文化概念,因此部份遊客會與當地居民發生衝突,像是發生種族歧視、語言上的不通、文化不同造成上層與下層階級的分別,這些發生衝突的遊客裡,書中有介紹到粗俗遊客、反遊客與修正後的遊客。「粗俗遊客」通常成群行動跟著導遊到一個個景點,他們湧進村莊或美術館;「反遊客」則渴望體驗未被開發或未被破壞之事物;至於「修正後的遊客」為反遊客的修正版,可以加入一般遊客,但總是抱著諷刺的態度。最後說到遊客的入境隨俗,這本書認為旅行的目的是為了要去學習一個看事情的新角度,所以遊客就是親自深掘,並探索當地真實的生活經驗,碰觸到不同於自己文化、族群的真相。

  度假和旅遊的發展使我們的社會體系有了變動,這些變動也反映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休閒旅遊越來越轉向為個人與其他人情感發洩的絕佳場所,在未來旅遊的前景,依然是被看好,除了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外,在文化上,旅遊更展現了它強大的影響力:旅遊有利於地區性文化、民俗藝術、博物館的發展,凡是有觀光價值的所有文化事物都會因旅遊而得到挽救。不過旅遊的型態慢慢的在轉變,我們或許可以探討另一種形式的旅遊,如人與人、民眾與民眾之間的交換轉變成旅遊的目的,而不是旅遊的附帶品,在這時候,提供遊客的產品、主題旅遊(例如朝聖)中人們的心靈互動都變得更重要了,而其他形式旅遊,像不要使太多的旅遊活動以過往為中心,而以歷史為中心,在歷史所論及的地區或國家,把那些現實與活生生的世界擱置一旁。某些創舉顯示,我們可以把過去博物館弄活,把以往的鄉村生活重現眼前!不同與以往的旅遊推動者,按照遊客與空間的種種特性創造了許多類似上述的旅遊節目,可以結合當地文化與遊客。

  這本書探討了度假如何變為現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以及遊客如何從風景、文化到紀念品取得中得到最富有意義的「體驗」。當然,旅遊也不只對個體造成影響,相對於整個社會,旅遊也加速了經濟發展、價值觀的演變,並造成了多元文化的選擇,促進了文化交流。

     「喜歡旅遊的人悠遊於個人與社會之間,旅行者都是業餘的社會學家。」

心得感想:

  一聽到要分組報告、時間2~3節課時整個被嚇到,從來沒有過報告這麼久的經驗,分組員、決定題目……等,直到莫名奇妙當組長,這時候才知道這次真的要努力了!

  和三個學姐一組,我覺得不僅是有學習上的顯著成效,還多了一點緊張與控制的感覺。學姊們都是很認真且負責的人,大家除了互加msn以外,他們還會召集我們幾個學弟妹開會研究報告方向,最後決定他們報告核心意涵,我們則負責一些主題內容,而我就是負責準備「紀念品」這個主題。在輪流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書裡真正談到紀念品的部份其實不如旅客、海灘…這些主題來的多,甚至可以說完全圍繞紀念品的部份根本不到10頁,那時候我還挺錯愕的,因為我的國文不是說很好,如果要叫我自己想內容真的不容易,但是,一旦你決定要做了,就要做到好!所以我跑去和學姊請教,我先把我原本做的ppt內容大致上跟學姊說了一下,結果他告訴我說:「如果報告的內容只是圖片和自己的故事,你想大家會想要看這份報告嗎?應該是要跟著書本所告訴我們的意涵,並依循著旅遊這個主題來做!你可以用圖片,也可以分享你自己的故事,可是不要忽略了你的主題。」看到這個我馬上貼上一句我報告裡提及的內容──「紀念品最值得注意的,是它隨時準備帶領心靈進入任何領域的『開放』特性。」沒想到學姊馬上回:「沒錯沒錯!就是要這種的!」我覺得學姊們不止懂得「嚴教」,更懂得「讚許」,這點真的讓我很佩服!有了學姊的精神嘉許,我馬上著手於找資料和那些「屬於我的紀念品」。

  翻箱倒櫃一番,讓我發現了一些電影票、車票,小小的懷念了一下,之後就拍照、上傳照片!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感動,回憶總是很美好的,即使當下的自己可能不這麼認為,但事後回想總可以想起美好的部份,電影票上的時間讓我憶起當初的自己在做哪些事,票上的影片名稱引導我想起我那天吃了爆米花、坐了美麗華摩天倫!看著看著……不由自主嘴角泛起一抹微笑!至於其他的紀念品,如小石子、衣服這些在旅遊中看到或購買的物品則更可以勾起旅遊記憶,發現原來自己也有這麼多旅遊經歷。

  我們這組的ppt是大家各自努力的心血結合,學姐叫我們就是做好自己的部份,然後再傳白底黑字給她,我是第一個交給她的,因為不想要給學姊他們增加麻煩,所以我就盡可能在時間上提早完成,加上平常報告時候的ppt多是我負責的,所以這次製作ppt的過程中,插圖、內部超連結、排版……還算沒有太大的問題。在報告的前兩天,學姊很興奮的把整體ppt傳給我,真如她所說的,看各個部分時覺得還好,一旦大家集結在一起,就會變得很有力量!製作ppt不只是屬於自己也屬於全體,當組長的責任感在這時候特別的發揮出來,在時間限制的後半段,負責提醒自己的組員要記得做事、交ppt,爸爸說:「要做一個好的組長,不是什麼事都得自己一肩挑起,而是把工作分配下去並懂得相信組員,組長是負責督導的人,不一定是什麼事都會做才是好的組長。」遵循著這個理念,我把我自己分內工作做好,再來就是督促其他組員盡快做好自己的部份,雖然有些成員進度有落後,但最後還是可以如期交出成品,我也算是有盡到自己的責任。

  還記得剛開始要進行這份報告的時候,我們這些小大一還懵懵懂懂的不知道自己應該要做什麼,所以就找個地點去進行了一個小型度假,我和育嘉、覺夫、覺夫同學搭火車到瑞芳再轉公車前往九份,九份在歷史上是個充滿希望的地方,那裡移留下許多抱有掏金夢的人的痕跡,我們找尋著那些興衰變動的景象,拍了非常多的照片,雖然最後用上的不多,可是經由報告而獲得一趟旅遊也很讓人開心,這趟旅程中有個小插曲,就是育嘉和覺夫去拍了古裝照,我和覺夫同學坐在旁邊看他們拍照的時候都快笑瘋了,覺夫硬是要待那頂秦始皇的高帽,因為他覺得比較有威嚴,但是我心裡偷想是因為他的頭比較大,所以戴大一點帽子會有視覺落差的效果,呵呵。一天玩下來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在原本苦悶的形式作業中,找到了另一種方向──其實用心的想去做好一份報告是可以很快樂且有成就感的。

  回歸主題,Orvar Lofgren著、朱耘譯的這本《度假》講述了許多圍繞旅遊的概念,可以讓我們更近一步的去思考現代人對旅遊的需求和期望的旅遊模式,更可以從中體會出一般遊客在旅遊中到底可以有怎樣的收穫?不只是對一趟旅行的認識,更可以在其中人與人的互動裡得到更多,類似社會學講「隱性課程」的概念,是一種非正式的獲取知識。在另一方面,旅遊也為現在人繁忙的生活中帶來一條可以宣洩的管道,用來解放自我、休憩,然後再發掘新的可能,並補充自身能量,好讓自己繼續在這個社會奮鬥下去。旅遊活動中重視的是「體驗」的過程,自身的參予比被動的接受來的重要且有意義,而那些經由旅遊事業所發展出來的旅遊商品也附加了許多象徵事物,這些商品在旅遊活動結束後將會帶來另一波心靈上的衝擊!對於旅遊事業來說,旅遊心態的反應是他們編排形成上必須特別去注意的部份,所以旅遊業是一種曲線的事業,他們從未以直線發展,因為無法完全預期下一代的遊客會追尋什麼。

  完成這一份不算小的報告,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和學姐的交流中可以獲取他們的知識經驗,轉而變為自己的東西。當然,這份報告也是我大一課程以來最緊張的報告,本來說話速度就快的我,在報告當下表現的更明顯,雖然盡力的想放慢速度、想讓自己不要抖,卻還是無法雖心所欲的控制,我想我在這方面還有更多成長的空間!一學期即將結束,這個大工程也經由期末報告有了正式的收尾,接下來要好好思考的是如何在漫長的三個月假期中擁有一個好的旅遊,盡全力的學以致用,這將會是這份報告中最大的收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nbin7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